【中国有色金属报】国之重器 神采飞扬——写在宝钛集团建设投产55周年之际
作者:    时间:2021-10-12    点击量:2135    
分享到: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介绍到4500米载人潜水器球壳项目组组长、宝钛股份总经理贾栓孝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宝钛不错,我知道!”


深秋,夜色,吹拂的微风透出丝丝凉意。


荧光,炫彩,擂动的欢呼绽放朗朗激情。


9月23日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钛集团”)老厂区露天体育场聚光灯闪耀,巨型LED屏荧光散射。低调里彰显奢华的宝钛集团建设投产55周年职工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在现场可以看到,人人手里摇晃着荧光棒,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感,热烈隆重的氛围笼罩在一片星光灿烂中。记者感受到现场的欢畅热闹,问宝钛集团办公室主任张保生,“晚会是不是请明星了?”他答道,“全是我们职工自编自演自导。若是有明星那就是我们的宝钛工匠与一个个参加演出的宝钛人。”张保生介绍,从疫情角度考虑,建厂55周年庆典只请了在西安、宝鸡的老领导参加。家住西安90岁高龄的李青云老领导也来了,看到今天宝钛集团的新面貌新气象很激动,与几代宝钛人共享生日的喜悦。



精彩纷呈的职工文艺汇演提振了宝钛人的精气神。聆听宝钛工匠来自一线的声音,聆听董事长王文生来自顶层的关于承载与改革设计的畅想,记者从14个职工文艺汇演的节目中看到了宝钛人的根、宝钛人的脉、宝钛人的魂。没有根的延伸,没有脉的传承,没有魂的凝聚,就不会有“中国钛工业的一面旗帜”在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高高飘扬。


昨天的宝钛精神永存;

今天的宝钛自信张扬;

明天的宝钛豪气万丈。



图片回眸宝钛:干打垒精神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介绍到4500米载人潜水器球壳项目组组长、宝钛股份总经理贾栓孝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宝钛不错,我知道!”这7个字里包含着宝钛人的自豪、荣耀,更饱含着总书记对宝钛人勤劳、智慧的肯定。当时在现场听到这7个字时,宝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栓孝心里充满慰藉:这辈子献身钛业值了!一代又一代宝钛人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与骄傲。


光环、荣耀、自豪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就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一样,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的砥砺前行才能让梦想成真。记者查阅史料,聆听老一代宝钛人的诉说,发现宝钛有一种精神来自“沟里”、来自“吊馍”。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是在感动中去落笔追寻宝钛人历炼出来的“沟里魂”。


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是有根有脉有魂的,而且需要后人传承下去,根系才会延伸得更加深远与发达,脉搏才会跳跃出生命的灿烂与绚丽的华章,灵魂才会在思维空间里得以升华与凝聚成拳。宝钛,这个“钛材先锋,国之栋梁”(2003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题)就有自己的根、脉、魂。


宝钛的前身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代号902),是1965年国家“三五”时期为满足国防军工、尖端科技发展需要投资兴建的国家重点企业。“靠山、隐蔽、分散”,“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调试”,“边设计、边基建、边生产”,“设计革命化”,“干打垒精神”……听听这些建厂初衷就知道“三线企业”创业时的艰辛了。更何况那时的中国经济贫穷落后。当时,厂址定为陕西省宝鸡县马营镇温水沟村南秦岭北麓的清水河畔,这是今天宝钛集团的生命源头。


当时,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建厂,困难可想而知。据老一代宝钛人介绍,那会儿提倡的是“先生产后生活”,因此,建厂初期没什么干部员工之分,大伙儿都住过农村的民房,连党委工作会议都是在农家院里召开,条件是相当的简陋。随着回忆的画面逐步展开,记者的镜头里凸显出宝钛人的根、脉、魂是那么地清晰而感人——


当时,近至温水沟、远到马营镇,都有职工居住。住在清庵堡的职工上下班需要途经清水河,最初时清水河没有桥,只能涉水过河,每逢河水上涨,不仅不能上班,连吃饭都成问题。为此,厂里采取措施,组织人员在河面上架起铁索,用一个筐装上馒头运到对岸,才解决了河水上涨时的吃饭问题。职工称之为“吊馍”。之后,厂里修建了一座吊桥。但是,每逢汛期,清水河浪花翻滚,职工过吊桥依然提心吊胆。有老人们回忆说:“1971年5月,三车间一位技术员在过吊桥时,不幸坠落水中溺水身亡……”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一代宝钛人不惧艰难,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立志报国,砥砺前行。1970年,宝钛交付军用钛材1.39吨,实现了钛材的工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继美、日、俄之后,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创业者们就是在温水沟这种艰苦条件下忘我地工作,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早日把工程建成投产,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干打垒”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闪耀在一个个宝钛人智慧铸就的成果上:1980年5月、1982年12月、1997年11月……宝钛先后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以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来的感谢信:感谢宝钛人在“两弹一星”、第一艘核潜艇入海、运载火箭方面所作的贡献。


记者在采访关于宝钛人如何传承“干打垒”精神的根、脉、魂时,宝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生说:“星光不负赶路人。宝钛人承载了老一代宝钛人的使命与梦想,承载了我们这代宝钛人的心血和汗水,更承载了新一代宝钛人的希望与憧憬……”王文生的三个承载里蕴藏着不忘初心的生命力,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宝钛人砥砺前行的意志力,与时俱进的战斗力,科研创新的自信心,为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改革发展注入了动力。


图片奋进宝钛:破壳式改革


2017年,宝钛集团为什么要大刀阔斧的实施改革?先来比对一组数据:


1970年交付钛材1.39吨;


1998年交付钛材产量突破1000吨;


2008年交付钛材产量突破1万吨;


2020年交付钛材产量突破2万吨。


数据是枯燥的,却是鲜活的宝钛发展史,是一代又一代宝钛人为发展中国钛工业的梦想执着奋进,是一代又一代宝钛人在老一辈创业的基础上不断奋斗。宝钛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开始生产交付钛材仅1.39吨,1998年交付钛材1000吨,这个跨度长达30多年之久。而这30多年的发展变革中,美国、日本、俄罗斯的钛材都是上万吨级别的,与国外同期发展的钛工业相比,中国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2001年后,“十五”计划开始,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钛产业发展同步提速。尤其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沉淀与发展,我国成为了钛及钛加工材的生产大国与消费大国,宝钛更是在人才集聚、技术积累、国家重视的基础上,装备进一步优化,产能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引领中国钛业发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从1998年钛材产量突破1000吨到2008年突破10000吨,宝钛已成为国内第一家迈入万吨级钛材加工的企业,已经开始比肩国外几家万吨级钛材企业。


尽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一路走来,宝钛科研成果不断领先,生产规模不断壮大,但企业某些方面的短板与劣势也越来越明显。具体体现在:一是体制、机制不灵活导致决策滞后于市场,这也是国有企业需要改革的地方;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等深层次问题存在不合理性,导致人才流失,影响了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三是由于体制的原因导致企业融合发展上受到束缚,失去一些合作发展的机遇,生产力因素得不到最佳组合;四是宝钛周边聚集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细分领域越来越强,以及国内钛材企业逐步增多,宝钛竞争力呈现弱化趋势等。


一面钛材产能规模迅速扩张,一面体制建设发展不够灵活,与市场存在时间错位、观念错位……若不打破这种僵局,庞大的规模与固化的体制会慢慢削弱宝钛的竞争力。于是,“改革”两字的分量便在“十二五”末“十三五”初显得越来越重,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改革能够推陈出新,改革又常常阻力重重,找准痛点的改革才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2017年是“十三五”计划的第二年,宝钛集团迎来了企业历史上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主题就是承前启后,围绕改革,推进改革。宝钛人知道,再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再不改革创新就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是宝钛前行的动力,改革是决定宝钛命运的关键,也是宝钛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世界钛业强企目标的必由之路。怎么去改革对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课题,改对了是为企业前进“雪中送炭”,改错了对企业发展或许是“雪上加霜”。宝钛决策者,站在中国钛与世界钛的角度去思考,站在上世纪我国钛工业发展滞后、本世纪我国钛工业应该崛起的层面上去分析,敏锐而准确地提出了“两步走”和“1+N”改革战略,果断将宝钛的发展与改革置于全球钛产业的大环境中,为宝钛擘画了清晰而准确的产业定位。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长远的眼光,站得越高,自然看得越远,看得越远,市场定位越清晰。当宝钛置身于全球,定位未来发展时,宝钛已经跳出“钛圈”去看世界了。王文生说,时代在变,宝钛在变,科技在创新,宝钛在创新。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去改,从制约企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上去改,打破经营管理的不灵活,优化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摆脱人事、绩效制度等一系列的束缚和枷锁,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


宝钛集团实施的改革,正如《礼记·大学》第三章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个字,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近年来,宝钛集团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派繁荣向上的新气象就是改革的效果,是对“新”的深刻理解才有了“革”的效果。


国企改革有难度,宝钛“破壳式”改革有深度。国企有国企的稳定,国企的担当又或多或少成为国企的负担,比如,就业安置的社会责任、国企决策的机制灵活性及薪酬制度都不及民营企业。2018年,记者曾去宝钛采访,宝钛集团顶层对改革的设计是这样的——国企的担当不能丢,国企的职责不能放,国企改革的步伐也不能停。宝钛集团的改革是努力在人事、薪酬、机制上寻找一个契合点,把握人才,留住人才。进入本世纪以来,钛工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钛及钛加工产能同上世纪末相比均增长了几十倍。新建企业如雨后春笋,高薪挖掘人才引发了人才流动,宝钛集团似乎成了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在体现宝钛集团的实力时,也影响了宝钛集团的人才规划。尊重人才,珍惜人才,留住人才成了宝钛集团改革的主课题。因为,科技竞争、市场竞争最终拼的都是人才。对于改革,王文生曾有个比喻:改革犹如鸡蛋破壳,从内往外破才能找到生命的体征,留住精神上的心,解决物质上的薪。2017年以来,宝钛集团改革注重人才、人心、增薪,在鸡蛋的破壳中“敲”出了大道至简的哲学思维。记者看到一份《宝钛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人才管理的若干规定》,翻阅了一下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的激励政策,改革的力度很大——专业技术人员中,学科带头人可以达到副总工级收入水平;核心技术人员可以达到所在单位正处级收入水平;技术骨干一档人员可以达到所在单位副处级收入水平;技术骨干二档人员可以达到所在单位行政助理级收入水平。技术工人中,宝钛工匠可以享受所在单位正处级年终绩效奖励;技能标兵可以享受所在单位副处级年终绩效奖励;技术能手可以享受所在单位行政助理级年终绩效奖励。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季度、年度考核,确定年终绩效奖励额度,当年按照50%兑现,另50%作为公司知识产权、竞业限制、保守公司技术和商业秘密等的补偿,计入个人在公司设立的专有账户,积累三年后逐年开始按年度兑现发放。对人才有激励、有约束,充分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哲学思维,宝钛改革成果开始逐年显现在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收入的“双提升”上了。


9月23日,建设投产55周年的职工文艺汇演实际上是对宝钛集团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阅。在改革成果的分享中,宝钛人感受到了改革的红利,溢于言表的自豪是对改革成功的肯定。


助力企业发展的系列改革到底给宝钛集团带来了哪些变化?


企业战略规划更加清晰。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发展“三大产业板块”。第一步是在3-5年内,实现主导钛产品产量3万吨,营业收入300亿元,通过深化改革焕发企业新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把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国内一流企业,职工收入大幅增长,有较满意的获得感;第二步是在8-10年内,实现主导钛产品产量超4万吨,营业收入500亿元,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宝钛集团成为世界航空工业和国内大客户的主要供货商,实现建成世界钛业强企的宏伟目标;“三大产业扳块”是钛产业板块、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和新材料产业板块。


一个企业的发展最怕顶层不知道方向,发展目标不明确,员工不知道未来。宝钛集团就像大海里的一艘船,干部员工知道往哪个方向前进,这是宝钛集团迈步向前的凝聚力。改革为宝钛集团带来了新的生命,改革助力了宝钛智慧的升华。


改革红利催生发展动力。改革使职工收入高了,福利好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助力了“两步走”战略的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创新为宝钛发展添能助力。宝钛的改革激活了“人”这个最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改革最难改的是“人”,人的思想顺了改革就顺了,推进改革最终需要人心齐。从“干打垒”里的“吊馍”看宝钛人的初心,改革只要于员工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国家有利,宝钛人都会积极参与支持。尤其是“宝钛工匠”政策催生了学习的动力,榜样的力量,对助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起着强烈的“刺激”效应。


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宝钛工匠张斌说:“近5年,是宝钛发展最快的5年,也是我感触最深的5年,企业科研实力、制造实力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2019年我荣获宝钛工匠的情景,那是集团改革后的一个大手笔,全厂职工都很振奋,只要我们努力工作,就能享受和企业中层管理领导一样的薪酬待遇,这在过去我想都不敢想。对于我们,这是荣誉、是信任,更是动力和责任。”张斌说这番话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激发了他的“宝钛智慧”。


对于宝钛工匠的培育,宝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生的发言对年轻人的努力是一种鞭策与鼓励,是一种催生学习热情、工作激情的力量。他说:“在宝钛,不管什么岗位,只要你奋斗,就会有作为。只要你努力,就会有舞台。改革让宝钛这个既传统又年轻专业、富有朝气的团队,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对于改革催生宝钛的发展动力,提升宝钛发展的实力,宝钛集团新品开发处处长王永梅说:“宝钛围绕高质量发展,在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科技研发激发了全员双创的积极性,更是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为国之重器的研发作出突出贡献,先后投资上亿元新增了环保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升级,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守住了我们的金山银山。”改革激发了活力,带来了效益,催生了动力,形成了企业闭合循环的良好投资环境,使宝钛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


宝钛精神历练企业文化。“顾全大局、同舟共济、主动担当、拼搏奉献”的精神在时代中凝聚,也在时代中创新,这才是改革的初衷,改革的动力是企业要发展,改革的灵魂是宝钛精神,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宝钛人的智慧在积极性、创造性中进一步升华。记者采访中感受到了不同时段的宝钛理念,没有那么多高大上,只有接地气的根、脉、魂在延续中成为灿烂而绚丽的宝钛文化。


上世纪60年代建厂初期,宝钛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山沟里的“吊馍”便是写照。


上世纪80年代,宝钛提出了“相互了解,相互支持”,这是一种人与人的融合,企业与市场的融合,在了解与支持中共建宝钛。“稀有金属最可贵,战略前途更辉煌”(1981年8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宝钛题词)中,仿佛对了解与支持有了新的诠释。


今天,宝钛提出了“美好生活源于奋斗,幸福宝钛源自发展”。三个时期提出的不同主题,都离不开最终的主线:在自力更生中建设幸福宝钛,在艰苦奋斗中勾画美好生活,在相互了解中共建宝钛,在相互支持中推进改革。改革历练了宝钛精神,改革更升华了宝钛人对宝钛家园文化的理解。


宝钛集团刚刚退休的职工路冬艳说:“时过境迁,我们迎来了宝钛建厂55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真是感慨万千。近几年企业的发展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职工收入提高了,福利也好了,住进了新家,买了新车,心情十分愉悦。我虽已退休,但我的心始终心系着宝钛,为宝钛今天的繁荣昌盛,职工安居乐业,感到骄傲和自豪。”看到宝钛今天的变化,路冬艳激情地说:“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是宝钛人!”


宝钛精神,宝钛文化,融入9月23日宝钛职工文艺汇演,感受9月24日宝钛公司志发布,记者的心是心潮澎湃,情是情不自禁,感触的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流淌——原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90高龄老厂长李青云的动情之音,现宝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生的未来展望,公司志发布会上青年献词“用青春和热血浇灌这片热土,让这片热土向阳发光,不负这片热土”的激情高扬,让记者看到了宝钛精神永放光芒。


2017年以来,宝钛集团带来生命的“破壳式改革”,“1+N”改革不断强化了经营管理分配等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了宝钛人的自信心,提高了宝钛人提升技能水平的主动性,增加了企业的认同感和追随感,使一个老国有企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在国内钛需求总量没有根本改变,企业自身装备能力和人员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宝钛集团经营业绩大幅提升。现在,企业战略更加清晰,改革红利更加凸显,企业文化更有内涵,企业精神更加凝聚,改革成果激活生产力,助力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从1965年建厂至今,尤其是近年来,在一些国之利器上,宝钛集团为国防事业与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目前,一代代宝钛人累计完成8000多项新材料试制生产任务,取得600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宝钛向神舟系列宇宙飞船、“嫦娥”工程、C919大飞机、天宫一号等国之重器提供高端钛材料,标志宝钛科技创新水迈上了新的台阶。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TC4球壳成功下水、安装有宝钛集团研制生产的钛合金载人球舱的“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器领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彰显了宝钛集团的重要作用与突出贡献。


改革使宝钛人“聚而有为、铸鼎作为、奋斗敢为、融创善为”,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中,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悉,“十三五”期间,宝钛集团钛材产量累计完成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87.3亿元,创历史“五年计划”以来的最好水平。截至2021年7月末,宝钛集团克服疫情影响,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55%,企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21年,宝钛集团又是一个改革催生企业发展的丰盈之年。


图片展望宝钛:擘画大蓝图


宝钛集团宣传片上有几句话激励着宝钛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这里,因钛而生

这里,因钛而荣

他们,以奋斗者为伍

他们,以奋斗者为荣

他们曾经书写历史

他们正在创造历史

他们……


宝钛,中国钛工业的一面旗帜。在宝钛采访中,看到了宝钛集团由内向外的“破壳式”改革的决心与魄力正在成为宝钛腾飞的助推器,更看到了改革让宝钛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朝气。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在介绍到4500米载人潜水器球壳项目组组长、宝钛股份总经理贾栓孝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宝钛不错,我知道!”“我知道”三个字让宝钛人备受鼓舞,“宝钛不错”四个字让宝钛人倍感肩上的责任与担子更重了。从“三线建设”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宝钛集团把自己置身于全球钛产业发展的大环境里,把自己融入到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对新材料发展需要的大蓝图中,擘画了“十四五”宝钛集团高质量发展行动纲领“15551”计划:“钛材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钛材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产值500亿元;拥有50名专家;拥有100名工匠。”


围绕“15551”计划,创新发展,建设世界钛业强企。为此,宝钛提出了“三个创新”,即产业链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提出“三个以”,即以“1+N”模式为导向,探索形式更加丰富,更有利于激发积极性的经营模式,推进改革往深走、往实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主业竞争力为落脚点,强弱项,补短板,实施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切实增强制造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应用研究为导向,从低成本用钛、自主产权新材料及工艺优化等研发入手,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在“两步走”战略规划中做精产品、做活市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职工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宝钛。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在宝钛感觉到了这种氛围,或许,这也是宝钛改革成功的关键。正是宝钛人、宝钛智慧的集体迸发,“15551”规划下的宝钛集团已经形成了从海绵钛到熔炼、铸造(含精密铸造)、锻造、管棒材、板带箔材、宽厚板材、锆材、焊接管材、粉末冶金、难熔金属加工材、金属复合材、残钛回收、装备制造及深度加工制品等多条完整的生产线。产业涉及钛及其合金加工材,同时加工锆、铪、钨、钼、钽、铌、镍、钢等金属材料,产品有管、棒、丝、板、带、箔、环、锻件、铸件、铸锭等加工材以及钛、镍制压力容器为主的特种非标设备制造和稀有金属深加工制品。宝钛集团已经成为中国钛加工材和锆加工材生产、科研基地,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钛为主的稀有金属加工专业生产企业,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


宝钛集团十分注重产品质量,早在1981年就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金质奖章”。现在的宝钛在改革中奋进,管理与体制不断创新,企业已建立和完善了以质量保证体系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通过了法国宇航公司、美国波音公司、美国RMⅠ公司、英国罗-罗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对企业质量体系、工艺技术及部分产品的认证。


“美好生活源于奋头,幸福宝钛源自发展”,从1970年“温水沟”里交付1.39吨钛材到2020年交付钛材2万吨以上,一代又一代宝钛人为发展中国钛工业的梦想执着奋斗,新一代宝钛人又在老一辈创业的基础上不断奋斗,开启了火炬的传承之旅——


宝钛精神没有变

宝钛传承没有变

宝钛让世界聚焦中国钛


新时代、新起点、新宝钛,“15551”高质量发展行动纲领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是中国宝钛:不忘初心,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