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钛”心不改 在每一个岗位上书写奋进人生
作者:    时间:2020-12-31    点击量:5986    
分享到: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吴宇婷):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与陕西省委网信办主办,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承办的“筑梦新陕西 薪火代代传”多语种大型访谈活动走进宝鸡,挖掘世界领先的钛工业基地——宝钛集团的传承故事。

       宝钛集团的前身是1965年开始兴建的以902工程为代号、以满足国家国防军工和尖端科技需求为目的的专业稀有金属材料生产、科研基地,建成后更名为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承担了国内大部分钛加工材料的生产开发试制工作,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之后第四个具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

宝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雷让岐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梁佳乐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潜艇的胜利下水、第一颗软着陆卫星顺利返回地面、首次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神舟”系列宇宙飞船、C919国产大飞机、4500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项目都有宝钛人的贡献。宝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雷让岐介绍,宝钛人先后为中国国防军工、尖端科技承担了8000多项新材料试制生产任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00多项。每一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都凝聚着宝钛人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钛”心不改,把青春、汗水挥洒在实验室、操作台,奋斗印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宝钛人。

 精心雕琢——“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宝钛集团宽厚板材料公司的热轧主操作手郭文生的一句口头禅。对他而言,追求卓越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习惯。工作27年一直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劳动模范、宝钛集团宽厚板材料公司热轧主操作手郭文生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梁佳乐

       根据板坯温度、塑性、强度、轧机性能参数,几秒内在脑海里计算出轧制道次和压下分配,并根据吨位和温度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最终轧制出外形尺寸、力学性能赶上甚至超过电脑控制轧制的板材……这是宝钛集团宽厚板材料公司热轧主操作手郭文生的“绝活”。

       郭文生并不是专业出身的技术人才,修炼此等“绝活”确实不易。1993年从部队退伍后,郭文生进入宝钛集团宽厚板材料公司工作,当时他工作岗位上的3米3轧机是宝钛集团从德国引进的生产线,其生产的产品种类多、规格杂、操作难度大,轧机主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直接决定产品品质的优劣,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巨大。

       刚进厂的郭文生立志要做热轧战线最优秀的主操作手,并在公司组织的“师带徒”活动中成功胜出,拜老劳模牛文忠为师。在严师的激励鞭策下,郭文生上班用心学习、不断实践,下班积极钻研、总结记录、补习理论,每天早出晚归,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郭文生迅速成长为公司热轧加工领域的一把好手。郭文生说:“将不同厚度的板坯轧制成符合条件的成品,其精度误差要求控制在0.2毫米以内,每块坯料的塑性、温度、强度、尺寸都不一样,要把它们轧制成精品,靠的是心手合一和多年的经验积累。”

       随着公司生产钛及钛合金产量的不断增加,产品规格越来越多,工艺要求越来越高,宽厚板材的生产难度也越来越大。面对一个个技术难题,郭文生带领宽厚板公司劳模团队创新轧制方法,破解、攻克工艺技术难关,突破工艺瓶颈,先后成功轧制出国内最大尺寸的TC4合金板、最大尺寸宽幅镍板、最大尺寸宽幅镁板、宽幅钛/钢复合板,宽幅镍基合金板,成功轧制完成4500米、11000米深潜器载人球壳用宽幅钛合金板材,深海油气工程专用移动工作站用超大TC4ELI板材和多项TC4航空用钛合金板等,为国之重器做出了贡献。

       郭文生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宝钛集团给我们提供了平台,创造了很多机会。自2018年起,集团引入了技术能手、技能标兵以及宝钛工匠三级技能职务上升通道,高技能获得高收入,深化改革让更多年轻人能够沉下心来精研技术技能。”郭文生说,“作为一个‘老人’,我很乐意把自己的手艺分享给年轻人。我们的团队需要年轻人。”

齐心聚力——“面对问题,一起上”

       低矮的厂房、落后的设备,冬天山风呼啸而过,夏天的厂房里高温“轰炸”……提起初时的场景,宝钛集团锻造厂快锻机主操作手张斌仍历历在目。


宝钛集团锻造厂快锻机主操作手张斌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梁佳乐

       “1995年,我毕业后上班,那时厂房处在秦岭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而且设备不完善。锻料出炉的时候,要靠人工使用铁钩从炉膛里钩出来。”张斌说道,“作为初到岗位的年轻‘小白’,这样的工作环境,虽然很苦,但也很甜。”

       “大家一起吆喝着,齐心协力把锻料从炉膛取出来,这个场面非常震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张斌说。他表示,大家面对问题一起上的团结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促使他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作用。

       张斌说:“作为一名新的设备操作手,为了早日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工作时间,我就会积极向师傅请教,他也是不遗余力帮我解决问题。工作之余,我自己还会阅读书籍,钻研专业理论知识。”

       2003年,随着企业发展需要,张斌所在的厂房从德国引进一台2500吨锻压机。通过层层选拔,张斌从诸多操作手中脱颖而出,担任了该设备的第一批操作手。在设备调试期间,张斌向德国专家虚心请教学习,得到专家的认可,并被指定,由他完成该设备的第一次生产。“这让我非常自豪。”张斌笑着说道。

       从1995年毕业后进厂工作到现在,张斌一直从事锻压机主操作手的工作,在他看来,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这是他从前辈身上学到的,并他受益至今。

       如今,20余年过去了,张斌从一名普通青年工人成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他说:“这跟前辈的教导和公司的发展都是分不开的。老一辈宝钛人率先垂范,发挥榜样力量,激励我们进步。此外,企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所以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作用。”

坚守初心——“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的发展,宝钛集团逐渐走进繁华都市,在宝鸡高新大道上,新的厂区拔地而起。走进宝钛集团旧址,虽已没有当年的亮丽,但仍听得见强劲的机器轰鸣声。沿着山路,经过01车间(熔铸厂)、02车间(管材厂),就到了“藏”得最深的03车间,板材厂坐落于此。


宝钛集团板材厂厂长张海龙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梁佳乐

       每一座老厂房都记录着几代人拼搏奋进的豪情和梦想。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不仅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更是青春无悔、激扬人生的舞台,板材厂厂长张海龙也是如此认为。

       “我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张海龙说,宝钛于他,是家乡,也是精神家园。“作为新一代宝钛人,能为自己的家园加砖添瓦,亲身感受它的变化,我感到莫大的荣耀和幸福。”张海龙说。

       1998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张海龙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宝钛工作。起初,张海龙被分配到板材厂,这一干就是10年,后又经历了在生产部工作、被外派。直到2019年,他又回到曾经的出发地——板材厂。阔别10余年,在张海龙看来,板材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中国最大的钛及钛合金板材科研及生产基地,虽处秦岭深处,但其钛合金板材却出口到空客、波音、古德里奇、庞巴迪等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为了不断突破合金板材产能瓶颈,板材厂上下在装备技改、核心技术上不断创新。张海龙说:“1850宽幅轧线正在筹建,两年后投入运行,那是板材厂的希望,也是是宝钛集团的未来。”

       “去年,我们把板材厂建厂时印在厂房外墙上的八个大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新粉刷,那是一代代板材人的根和魂,也是我们迎接一个个挑战、战胜一个个困难的信念源泉,在新时代,我们更要继续传承发扬。”张海龙说。

       “宝钛刚刚完成爬坡迈坎,正在追赶超越,宝钛迫切需要我们站出来,这是我们的责任。此外宝钛也承接多项国家军工科研生产任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提起宝钛,张海龙的话语里透着深深的热爱和自豪。

       一代代宝钛人,不忘初心,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责任,以自强不息的品质和永久奋斗的精神,向世界奏响中国“钛”强音。路途艰辛漫长,但宝钛人一直奋力向前。

       文章转自: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